把握市场的春江水暖,才有及锋而试和脱颖而出。作为中国近邻,越南不少企业长期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化,精准洞察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,力图在市场扩容中抢机遇,在消费升级中谋机缘。
地处湄公河流域的越南有一种特产叫“查鱼”。这种灰脊白肚、刺少易熟的淡水鱼经常被制成冷冻鱼片销售,颇受消费者喜爱。但是多年前,中国消费者对这种鱼类并不熟悉。
寻找新市场,靠洞察先机,更靠深耕培育。为了让中国食客能够品尝到“湄公河的味道”,越南晨星集团多年前开始向中国一线城市的大厨们提供查鱼食材,用中国食客喜好的烹饪方法制作。
“如今,我们的产品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四川、广东、福建等地走上餐桌,”集团副总经理张永成说,“中国大市场给越南的水产业带来了大机遇和大前途。”
越南水产品出口加工协会数据显示,中国对查鱼的进口持续多年快速增长,去年已成为越南查鱼进口国。挖掘市场潜力,把握市场脉动,培育消费认知,在张永成看来,这就是企业的“生意经”。
38岁的巴基斯坦企业家阿德南·贝希尔也是中国市场的“观察员”。信息技术专业出身的贝希尔10年前开始涉足面向中国的进出口贸易。起初,他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并作为批发商在巴基斯坦分销。去年,他开始向中国出口一种高品质食品——喜玛拉雅岩盐。
伴随中国市场对食用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中国消费者开始熟悉和青睐高纯度、多矿物质的喜马拉雅岩盐。今年以来,贝希尔向中国出口了1000多吨这种采自巴基斯坦凯沃拉盐矿的、有着“盐中**”美称的当地特产。
借博览会的东风,生意越做越好的贝希尔已准备了一份**竞争力的产品清单,打算来一趟中国商务行。